出品|搜狐科技
作者|郑松毅
搜狐科技《思想大爆炸——对话科学家》栏目第二期,对话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、欧洲科学院院士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。
(资料图片)
嘉宾简介
郭毅可,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、欧洲科学院院士、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,吴文俊人工智能杰出贡献奖获得者。郭毅可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规模科学应用的数据挖掘,例如分布式数据挖掘方法、机器学习,以及信息学系统于医疗保健、金融、及安全等方面的应用。
划重点
1.AI教育会一下子对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要求,批判性思维是比较难的,教科书告诉的知识是不可怀疑的,而今天要学的知识都是机器生成的,它告诉你必须怀疑。
2.人工智能教育主要贡献是把整个人类的知识,以一个非常公平且精炼的方法展现在每一个孩子面前,不论贫穷富贵都是一样的,这个时候谁对它有判断的能力及驾驭的能力,谁就能进步。
3.所有工具只能使人变得更聪明,不可能把人变得更愚蠢,除非你希望愚蠢。
4.将来大学可能会变成一个重视能力培养的基地,学生进来是学习用新的方法来获取能力,而不是仅仅获取知识,毕业考核也很可能不再是考试,而是创造一个产品或开一家公司。
5.谷歌AI教父Geoffrey Hinton离职时表示对于造就了AI技术繁荣的神经网络是毕生后悔的决定,郭毅可认为这是非常天真的行为,并表示“有本事再花二十年去研究攻克问题,这才正确”。
6. 中华民族不乏创新精神,也非常有创新能力,但对于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不太支持、不太注重。
人工智能从问答模式到生成模式的演变,正在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、网络化向智能化的发展。AI与教育的结合,更是引发行业更多的想象空间。比尔盖茨此前充满信心地表示,“AI将会在18个月内像优秀的人类老师一样辅导孩子”。
联储证劵在研报中介绍,2022年AI教育的市场规模已达到3000亿,未来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万亿。中国教育部曾发文《人工智能与教育双向赋能》表示,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准确的学习诊断和分析,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,提供更适切的学习。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赋能体现在管理、学生、教师三个方面,实现教育资源扩展及教育生态多样化。而反向赋能体现在优质的教育环境下易于培养更多的人工智能人才。
香港科技大学首席副校长、欧洲科学院院士郭毅可在与搜狐科技对话时表示,“AI教育会一下子对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要求,批判性思维是比较难的,教科书告诉的知识是不可怀疑的,而今天要学的知识都是机器生成的,它告诉你必须怀疑。从不可怀疑到必须怀疑,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培养会有多大的帮助,想想就明白了。”
郭毅可认为,人工智能教育主要贡献是把整个人类的知识,以一个非常公平且精炼的方法展现在每一个孩子面前,不论贫穷富贵都是一样的,这个时候谁对它有判断的能力及驾驭的能力,谁就能进步。他强调,所有工具只能使人变得更聪明,不可能把人变得更愚蠢,除非你希望愚蠢。
谈及对于未来教育模式变化的畅想时,郭毅可表示,“主动学习”将会变成主要的概念,“终身学习”也会变成一件非常简单的事,每个人都站在一个很好的起跑线上,所有的知识都摆在面前,学生有机会学习和从事任何领域的职业。将来大学可能会变成一个重视能力培养的基地,学生进来是学习用新的方法来获取能力,而不是仅仅获取知识,毕业考核也很可能不再是考试,而是创造一个产品或开一家公司。
对话最后谈起ChatGPT掀起AI发展热潮及AI发展带来的隐患时,郭毅可强调,ChatGPT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Benchmark(基准点),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就是问答系统,当发现回答都不能区别人和机器了,那就说明机器智能了。他认为,任何事物在造福的同时都有危险隐患,应想办法去解决而不是逃避。谷歌AI教父Geoffrey Hinton离职时表示对于造就了AI技术繁荣的神经网络是毕生后悔的决定,郭毅可认为这是非常天真的行为,并表示“有本事再花二十年去研究攻克问题,这才正确”。
以下为对话实录(经整理编辑)
搜狐科技:我们看到在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上,AI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非常高,前段时间比尔盖茨也提到在18个月内,它将像一名优秀的老师一样,辅导孩子阅读、写作、算术等,对于AI赋能教育您怎么看?
郭毅可:教育的定义主要是培养能力和积累知识。今天的人工智能工具几乎成为人类一个外在的大脑,对整个世界的知识进行压缩和凝练,这是AI工具的价值。当然,对于机器提供的知识,人类需要有判断能力,一下子就对人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出了要求。教科书告诉的知识是不可怀疑的,而今天要学的知识都是机器生成的,它告诉你必须怀疑。从不可怀疑到必须怀疑,对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培养会有多大的帮助,想想就明白了。
AI教育不仅对学生提高了要求,对教师更是一种考验。很多人担心学生会利用ChatGPT作弊抄袭,那是因为教师总按老方法出题,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如何出有价值且有创新性的题目,这样问题就解决了。
搜狐科技:从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上来看,AI机器对比传统的人类老师,谁更好?
郭毅可:不一样,这个问题是在拿今天的机器对比昨天的老师,应该比对的是掌握了AI工具之后的明天的老师。其实这没有太多可比性,好比在拿汽车的司机和马车的司机比较谁好。
搜狐科技:比尔盖茨在谈及AI教育时提到,它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能利用数据挖掘学生的兴趣和长处,从而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,您同意这个观点吗?
郭毅可:这个当然了,但这不是AI教育价值根本。AI教育主要贡献是把整个人类的知识,以一个非常公平且精炼的方法展现在每一个孩子面前,不论贫穷富贵都是一样的,这个时候谁对它有判断的能力及驾驭的能力,谁就能进步。所有工具只能使人变得更聪明,不可能把人变得更愚蠢,除非你希望愚蠢。
与其说因材施教,主动学习会变成主要概念,终身学习也会成为一件非常简单的事,每个人都站在一个非常好的起跑线,你今天想成为一个大夫,是有可能的,因为知识全在你的面前。仔细想想,AI教育能真正做到我们所说的教育公平性,而且培养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判断力,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。
搜狐科技:在您看来,AI教育和人类教师教育,学生会对哪一种教育方式更有兴趣?
郭毅可:想想看,如果当世界上没有学生和教师,每个人都是学生的时候,这个问题还会有多少意义?在我看来,ChatGPT面前没有学生和老师,我们每个人都是学生。
搜狐科技:畅想五年后或是十年后,教育模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?
郭毅可:将来可能不存在一个封闭的课堂,大学会变成一个能力培养的基地,学生进来学习用新的方法获取能力,而不仅仅是获取知识,因为知识都在网上,机器都能提供,需要运用知识培养创造性的能力。将来毕业考核可能不再是考试,可能是创造一个产品或开一家公司。
搜狐科技:ChatGPT类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似乎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,您认为人工智能的进步会让人越来越懒惰还是越来越智慧?
郭毅可:ChatGPT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Benchmark(基准点),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定义就是问答系统,当发现回答都不能区别人和机器了,那就说明机器智能了。潘多拉魔盒在人工智能一开始就打开了,这一次大家觉得它厉害是因为这次不是应用于某一个领域,而是所有人,大家会觉得人工智能终于到自己手里来了。
我从来不相信人类会因为有了新工具而变懒,人类永远是在这个工具的基础上做更智慧的劳动。就像有人会问“有了汽车之后人类还走不走路”,事实上有了车之后我现在还坚持跑步锻炼身体。人类从来没有懒过,人类只能更智慧、更聪明,更有能力制造新的工具。
搜狐科技:ChatGPT本身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,但它在给人类带来便捷性的同时,也制造了不少隐患,例如隐私泄漏等问题,您认为从技术上这是可规避的吗?
郭毅可:肯定可以,任何技术发展之初,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危害,不必大惊小怪。保护隐私有几种方法,一种是根本不告诉机器涉密信息,或是签署保密协议;第二种是我告诉你,但有约束条件;第三种是让机器有鉴别能力,训练数据时执行规范,知道哪些数据可用,哪些需要规避。以上技术实现难度是逐层递加的,但都会解决。
搜狐科技:钱学森之问曾表示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?”,也有人质疑“为什么创新的作品不能优先诞生于中国?”,作为香港科技大学的副校长,您对于以上观点有什么看法?
郭毅可:首先我认为中华民族不乏创新精神,也非常有创新能力。有人统计过,这次ChatGPT中有个非常重要的技术“Chain of Thought(COT)”,就是中国学生做的。
但有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在像人工智能这些非常重要的领域里面,原创创新能力不够呢?我觉得是对于好奇心的研究不太支持、不太注重。我们讲究研究一定要有经济效益,但有时经济效益是在研究之后来的,就像做ChatGPT的初心是为了完成图灵测试这个挑战性研究,做完之后才发现经济效益不得了,做的时候并没有去想这个问题,这属于一种好奇心驱动的研究。我认为好奇心驱动的研究一定要有,我们似乎不太擅长提问题,ChatGPT正是可以训练我们提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。
搜狐科技:人工智能是否在未来具备预判能力?例如预判股票走势等。
郭毅可:预测肯定是可以,赚不赚钱是另一回事。人工智能现在能做到最好的是打桥牌,也就是不完全信息博弈,准确预测股票不知要比不完全信息博弈难多少倍。它也许永远不会准,它要准了,股票就会让它不准,这是个博弈。
责任编辑:
关键词: